老北京人儿语录(一个字儿听见了老北京)

博客 常识 2023-05-19 05:22:09 8 1

,一个字儿听见了老北京北京人说话有习惯,张嘴就是:“您、师傅、劳驾......”别看这些字写起来都不难,但它们却蕴含着北京人独有的文化底蕴您“您”这个字,已深入到北京人的骨髓里您有算过,您一天要说多少个“您”字么?“您客气。

详情


老北京人儿语录(一个字儿听见了老北京)

北京人说话有习惯,张嘴就是:

“您、师傅、劳驾......”

别看这些字写起来都不难,

但它们却蕴含着北京人独有的文化底蕴

“您”这个字,

已深入到北京人的骨髓里。

您有算过,

您一天要说多少个“您”字么?

“您客气”、“劳您驾”、“麻烦您”......

只要张嘴说话,就离不开这个字。

北京人非常注重礼貌,

这不仅仅体现在待人处事上,

更体现在家长教育孩子上。

小辈儿和长辈说话不能“你我他”的叫,

必须要带上“您”字。

哪个孩子要是不听话,非“你你你”的那么说,

那看吧,这顿揍准挨上了!

但有时候北京人说“您”,

可不是在抬举您,

“您”这个字,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意义!

要知道北京人损人也带“您”,

可真厉害”有时候就等于“可歇着吧”

咱可别被损了,还傻乐呢~

现在的小年轻,

大多数都不认识这个字吧!

怹的读音是tān,

是北京人对第三人称—也就是“他”的敬称。

用在对长辈、上司或尊敬的人的称呼上。

和“怹”字相似的是“您”。

虽然如今“怹”字有些销声匿迹了,

但在过去它和“您”字一样

是被人挂在嘴边的称呼。

在《龙须沟》里就有这么一句台词:

“四嫂,您忙您的活儿,我是个闲人,我来伺候。”

至于为什么“怹”消失在我们生活中,

有人说是因为:

第二人称的“您”很难找到替代它的字或词,

但作为第三人称的“怹”,

很容易被其他礼貌用语代替掉。

劳驾

“劳您一驾”

“劳您大驾”

北京人有很多礼貌用语,

“劳驾”是最常挂在嘴边一个,

劳您驾,让一下”。

“劳”字本是北京人常用的客气词儿,

有烦劳、劳动、劳人的含义。

北京人在需要别人搭把手的时候,

会说上一句:“您费神了”,

“这事还得烦您跑一趟”。

师傅

在北京

出租车司机是师傅

售票员也是师傅

买菜的时候,说的也是

师傅,这菜多少钱一斤?”

在北京人嘴里的

这个“师傅”说的不是老师,

也不分男女,

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的时候,

叫“师傅”就对了,

这时候没人觉得您八戒或是老沙。

在北京,

您要是被叫了“师傅”

可别觉得奇怪,

这是对您的尊重!

,今儿这饭又白做”

嘞,那我再跑一趟吧”

在日常生活中,

北京人也特别爱说“得”。

“得”字在不同状况下,发着不同的音。

得(de),您说这事怎么办?”

“买台电视机~得(děi )多少钱?”

“这次我没怎么复习,准得(děi )出前三名了”。

“这菜汤儿您别给我倒了啊,

一会拿它拌饭拌面条儿吃,倍儿得(děi )”。

“丫”这个字,

是很多北京老爷们的口头禅。

可在不同情节下,

“丫”表达的意思不太相同。

“给一大哄”,是在闹着玩,

“你犯什么照!”、“抽你小挺”

这就是要急,骂人呢~

哥们姐们之间,也会说“你怎么又迟到了”,

这时候就是在调侃,关系好才这么说。

但在旧社会,

北京话有“丫头养的”一词,

指“没过门生的”,是侮辱性词汇。

后被人简读为“丫挺的”。

含义也由原来的意思变为一句脏话。

孙子

北京人说孙子(zǐ ),

也说孙子(zeì)。

“这人真孙子

“这人办事真孙子

“甭跟我这儿装孙子

通常上面这种情况是在骂人。

但大老远跑过来喊上一句:

“嘿,你这孙子可有日子没见了”

这是哥们儿。

当我奶奶在跟别人介绍我的时候

也会说“这是我孙子”。

“这菜咸了”

“今年夏天也热点了吧”

“这地也小了”

北京话里“忒”字

说的是很、特别、非常的意思,

举例:“这人不是东西了”

“你蒙我,这事我可门儿清”

介”,“说了”

老跟我这吊腰子”

管外面什么天,我都要出去”

“你这人可真够的”

“葛”字指的是脾气各色、古怪。

有时也用作形容词,

形容什么事儿或什么东西葛。

还有个词叫“递葛”

我们两的交情,

“倍儿瓷”

北京人嘴里也少不了“瓷”,

,赶明上我们家喝酒去啊”

只有关系好到一个份儿上,

我才称您为“瓷器”

“套瓷”里面也有“瓷”,

说的是套近乎的意思,

“您甭跟我这套瓷了,我可真帮不了您”

要说除了上面这些,

还有很多很多,

“怂”、“喽喽”、“嘛呢”......

剩下的,改天咱再接着聊的~

,

老北京人儿语录(一个字儿听见了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