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50年改革发展纪实校训求本远志求本,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原意为治病应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并针对疾病内在的本质进行治疗;远志原为中药名,意为志当存高远,寓锐意创新之意。求本远志校训具体体现为求实、求真、求是的学风,不畏难、不退缩、不浮躁的作风,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锐意创新的精神。钱塘江畔一颗璀……
详情
——浙江中医药大学50年改革发展纪实
校训——求本远志
求本,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原意为治病应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并针对疾病内在的本质进行治疗;远志原为中药名,意为志当存高远,寓锐意创新之意。求本远志校训具体体现为求实、求真、求是的学风,不畏难、不退缩、不浮躁的作风,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锐意创新的精神。
钱塘江畔一颗璀璨明珠——浙江中医药大学概况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7月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浙江中医学院正式成立, 1960年至1974年期间曾两度与浙江医科大学并分。2000年3月,学校整体迁至现址。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建校以来,广大师生员工秉承“求本远志”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模式,开拓进取,该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省属高校。该校于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取得对港、澳、台地区招生权,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0年设置七年制中医学专业并成为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2001年获得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优秀,2003年设立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被批准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单位,2006年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资格,2007年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学科带头人李大鹏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附属第一医院成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09年,何任教授当选国医大师。
该校现设有15个学院,建有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浙江省中医骨伤研究所、何任中医研究所等12个研究机构。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浙江省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其中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3个,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10个(科研);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心14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中心30个;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2个专业)。学校主办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等两种学术期刊。
2000年以来,该校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3项,省部级项目267项。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341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76项。开发了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单品种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中药新药。共承担厅局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84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
率先与突破 移址新建:“浙江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解放思想的30件事”之一
该校面对校园狭小、校舍不足、设施陈旧、规模不大的现实,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在全国高校中率先采取“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置换、移址新建”的模式成功地实施移址建校。移址新建工程在省政府的领导下,该校与企业进行土地置换,采取“政府补贴、土地置换、学校自筹”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并以“交钥匙”的形式由企业负责工程建设。2000年3月6日,该校在新校开课,翻开了学校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移址新建,极大改善了办学基本条件。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77亩增加到518亩,建筑面积由4.4万平方米增加到19.1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由20万册增加到54.4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1203万元增加到5921万元。教室数量由30个增加到210个。教学实验室数量由60个增加到109个。运动场地面积由0.86万平方米增加到3.60万平方米。教学基本条件的极大改善,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移址新建,极大调动了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教学基本条件的根本改善,使教师更能安心于教学科研,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职工更加勤业敬业,育人氛围不断浓厚,促进了教书育
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教学基本条件的根本改善,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更加努力,课外活动更加丰富,校园文化更加繁荣,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求知、成才的理想境地。
移址新建,极大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移址新建工程对浙江省五大高教园区的建设起到了先导性、示范性的作用,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先后有兄弟省市和院校的领导共504批4600余人次前来学习取经。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岚清及教育部、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先后来校视察,对该校的大胆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也进行了专题报道。2008年,移址建校被评为“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来最解放思想的30件事”之一。
多学科协调发展:被教育部评估专家誉为“开创了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新模式”
针对中医院校学科单一、规模太小的状况,1999年,该校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率先确立了“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管、理、工、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大力进行了学科专业调整,开始走上了“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之路。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中医药主体地位。学校坚持中医中药为主,大力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学校重点建设中医临床基础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等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中医内科消化学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这些学科学术梯队健全,实验设备优良,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水平较高,充分发挥了辐射和示范作用。近年来,该校还打造了一批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品牌专业。同时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需求,设置了七年制中医学专业。这充分发挥和体现了中医中药学科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二是调整学科专业布局。该校在原有单一中医药学类专业基础上,布局了一批医学学科范围内的、与医学学科相关的、与医学学科能交叉渗透的专业,打破了单一学科的办学模式。“九五”期间增设了生物科学等5个本科专业。“十五”以来,又增设了听力学等13个本科专业。目前学校本科专业共21个,初步形成了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三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学校在发挥中医药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产学研和医教研结合、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学校以实验动物学为基础,融合现代医学实验技术建立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是浙江省动物实验研究基地、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和浙江省动物实验公共服务平台。为解决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建立了浙江省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学校的蛋白质组学实验室进行了中医证候学和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
多学科发展,有效解决了该校原先存在的学科单一、规模太小、没有规模效益的问题,提升了整体办学实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办学效益;多学科发展改善了学生知识结构,使学校实行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成为可能,使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和修读不同学科专业成为可能。同时,新的办学格局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校园文化,广大学生不仅浸润在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之中,而且感受着现代科技文化的强烈气息;多学科发展增强了科研实力。由于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学科门类的增加,使多学科联合攻关成为可能。特别是中医药学科的教师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加速了中医药现代化,使学校承担重大课题和综合性课题研究的能力和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在200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随机性评估中,此举得到了评估专家的普遍认同,并称此举“开创了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新模式”。
全国唯一的听力学 本科就业率始终保持100%
面对全国有6000万人存在听力障碍的现状,学校成立了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听力学本科专业,结合传统中药药物引经理论与现代医学、声学、纳米技术等开展耳聋康复研究。“聋儿康复有效方法研究”和“耳聋助听系统耳膜材料、工艺设备国产化研究”两项成果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首创的“聋儿家庭社区康复”,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聋儿康复模式,每年受益的聋儿达400余名。至目前为止,已有一千多名聋儿康复后走进普通学校,与正常儿童享受同一片成长蓝天。该学院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特色培养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办学,重视学生实践技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毕业生在听力学及相关领域从事耳聋预防、听力言语康复、教学、科研及助听、听力设备的研发推广等工作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每年都供不应求,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而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则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听力学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的主要基地。
大师与院士 何任:金匮要略第一人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淡泊名利、艰苦朴素,为人谦逊、平易近人。何老最为关心的就是中医事业的发展,为了让中医发扬光大、薪火相传,他始终倾心中医教育事业,虽已90岁高龄却还继续坚持门诊,经常给学生们作学术报告,倾囊传授自己毕生所学。1993年,何老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成立了“何任中医基金会”,以奖励在中医药教学、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学生。他不仅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师生和广大患者的爱戴,而且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研究成果,赢得了校内外师生的共同敬仰。70年来,他潜心从事《金匮要略》的研究,编写了解放后第一部《金匮》读物《金匮要略通俗讲话》,至今已发行15万余册;他主编的《金匮要略校注》成为现代校注《金匮要略》的最权威版本,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是迄今为止国内该学科最高奖项;他编著出版的《金匮要略新解》,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被日本汉方医学界誉为“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的第一人”,同时,也被国内学者称为经方大师,和刘渡舟先生一起有“南何北刘”之美称。
李大鹏:国内第一位中药制药学工程院院士
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李大鹏研究员,本着“尽力为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而努力”的信念,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艰苦研究,从中药薏苡仁中研究发现并分离到具有抗癌作用的新化合物薏苡仁酯,获得中、美、日等国药物(化合物)专利,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价为“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来自传统中药的代表”。他自主创研中药新剂型,创立静脉乳剂共性技术平台,成功研发抗肿瘤中药——康莱特注射液,该药销售额(量)连续八年位居中国抗癌药第一。目前该药已被美国FDA批准进入Ⅱ期临床试验,是中国目前唯一实质性进入美国临床试验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他首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工艺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该奖项是目前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获得的最高发明奖项,为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作出了巨大贡献。2007年,李大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位中药制药学工程院院士,也是浙江省省属高校中产生的第一名院士。
经典与实践 中医临床基础: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
半个世纪来,学校逐步形成了重视医经典籍、苦练深厚功底的优良学术传统。早在1962年办学之初,担任学校领导的何任教授就明确指出:“学习医学,特别是学中医,基础打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学术造诣的深浅。学中医,要打好古文、医经典籍等基础。”他倡导学生既要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又要学好《金匮要略》等医经典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校先后编著并出版了《金匮要略白话解》、《金匮要略归纳表》、《重订通俗伤寒论》、《温病条辨白话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白话解》等著作,加强师生医经典籍的教育。四大经典的课程始终由该校全国知名专家主讲,使重视医经典籍的学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
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校承担卫生部中医司项目,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函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获得同行一致好评。范永升教授先后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教育《金匮要略》全日制、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三种版本教材,何任、连建伟教授编著出版了《金匮要略百家医案评议》,周庚生教授编著出版了《方运用法》,范永升、陈光华、朱松生组织编写了《金匮要略文摘》、《伤寒论文摘》、《温病学文摘》等。1994年该校金匮要略学科被评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007年,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重视医经典籍的优良传统和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优势,在培养功底深厚的中医药人才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年来,尽管学校多次精简必修课程,但始终把四大经典课程作为必修课。同时开设了《伤寒论研究进展》、《金匮方临床应用》等专题讲座。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四大经典课程建设的力度。2006年,《金匮要略》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内经》、《伤寒论》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为了方便学生掌握《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课程的重点内容,肖鲁伟、连建伟两位教授主编出版了《中医必读》,让学生口诵其文,心领其义。为使学生真正领会掌握博大精深的医经典籍,学校还以现代化手段开展经典教学,先后拍摄了《伤寒论名词解释》、《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金匮要略·妇人三篇》等教学录像片,建立了精品课程学习网站,增强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中,临床带教老师重视把经方、温病方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深化课堂知识,并有新得。正因为该校具有重视医经典籍的优良传统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四大经典的学术优势,使得该校中医类本科学生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功底、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发展潜能。
模拟医院:浙江省首批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确立了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发展个性、突出能力的要求,加强对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教学,重点突出实践环节。
2001年,以“带你走进临床”为口号,本着“立足理论,走进临床,深入研究,倡导实践,回报社会”的宗旨,一个大型学生团体——模拟医院诞生了。模拟医院立足临床实践,强化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模拟医院大力打造精致的校园文化,积极推进活动品牌化建设,开展了“立足临床实践先行”、“国医魂”、“中医药进万家”、“中医文化节”和“学生学术论文交流会”等品牌活动,大力弘扬中医文化。2006年,模拟医院开进了大学生社区,首个面向整个高教园区的新模拟医院在滨江高教园区开放,为园区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免费服务。目前,医院占地面积约130平方米,设有示教中心、模拟诊室、心理咨询中心和阅览室,并配备了必要的设备。8年来,模拟医院走出了一条独有的提高实践能力的路子,得到了教学专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浙江电视台、《健康报》、《浙江日报》、和本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先后多次报道模拟医院的活动和经验。2007年模拟医院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校园文化品牌。
类似这样的学生第二课堂品牌活动还有很多,如药学院的百草课堂、护理学院的天使之路系列活动、第三临床医学院的晨曦推拿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医之初协会,其中百草课堂以其广泛的参与面、较强的实践性、丰硕的成果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成为继模拟医院后的第二个浙江省校园文化品牌,该校也因此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两个省级校园文化品牌的学校之一。
医疗与服务
附属第一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附属医院建设,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通过成建制划转、增设非隶属关系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多种形式主动吸引优质社会资源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扩大附属医院的规模。2003年浙江省建工医院成建制划转成为学校附属新华医院(现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学校在原附属门诊部与针灸推拿系实行“部系合一”的基础上,成立了针灸推拿医院(2006年更名为附属第三医院),使学校的直属附属医院由原来的1所(浙江省中医院)发展为3所。2008年,浙江省邮电医院成建制划转学校并与附属第三医院合并重组为新附属第三医院,3所附属医院的核定床位数达到了2660张,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增长。
附属第一医院紧紧围绕“创名院、达规模、强内涵”,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中医医院的目标,坚持医教研结合,狠抓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水平,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和康复为一体,具有鲜明中医特色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拥有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重点专科专病8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13个、重点专科专病6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10个,拥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和省级名中医33位。2008年年门诊量163.8万人次、年业务收入8.06亿元,预计今年业务收入将超过10亿元,两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中医医院前五名,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8年,该院成为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
中药饮片厂:充满活力的产学研结合基地
2002年,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同意中药饮片厂移址新建,并于2007年竣工投产。新厂占地52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系浙江省内最大的中药饮片企业,也是被浙江省科技厅等六部委确定的唯一一个中药饮片“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浙江)基地”。新厂投产后,生产和销售规模逐年扩大。该厂在饮片生产的基础上,拓宽思路,改变理念,延伸服务内容,他们在厂里新建了1200平方米中药配方煎药中心,借助计算机物流信息平台,有序、快捷、高质量地为杭州市的各大医院提供煎药服务,实现了医院、病人和工厂“三赢”的局面,医院节省了仓储费用和配药人力,病人既得到了免费服务,又确保了药品的质量,而工厂则借助这一举措,赢得了大量的销售业务收入,2008年,仅煎药一项服务,就为企业带来了2000万元的销售额。饮片厂还和磐安、常山等县的相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中药加工和生产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全厂实现销售额8100万元,预计今年将突破亿元。
为了满足实验、实践教学和学生科研实践活动的需求,尤其是本科生开展毕业设计和科研实践的需要,中药饮片厂在厂区内建立了药学类工程实训基地,设有固体制剂GMP工程、中药饮片GPP工程、中药材GAP等模拟实训中心,能同时容纳150名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实践操作,并能进行中国药典所规定的所有项目的实验。
2007年5月,中药饮片厂依托学校科研优势,成立了中药炮制技术研究中心,并聘请全国炮制领域权威专家担任中心主任。2008年11月,中心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三级实验室认证,是浙江省唯一一个以中药炮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中心。目前有技术人员25名,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5项,总科研经费达635万元。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让中药饮片厂越来越充满生机。
“登高以望远,摇桨以泳深。”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浙江中医药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改革为发展动力,以和谐稳定为前提,以党建思想工作为保证”的办学思路,继续弘扬求本远志精神,加快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步伐,为高等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再续辉煌篇章!(吴宝康 彭建华)
您还可以搜索: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录取分数线,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分数线,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浙江中医药大学是985还是211④
推荐 : #tag #tag #tag
什么是胎盘钙化 什么是胎盘钙化症状
苯妥英钠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与危害、用法及儿童用量 钠离子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