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传说 远古的传说

博客 常识 2023-06-03 23:48:28 15 1

远古的传说,七年级第3课是故事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课,讲述这一课的关键点是故事不求多,但求对学这一课有用,计划是两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皇五帝吗? 学生答案可能会很多,我这里暂...

详情


远古的传说 远古的传说

七年级第3课是故事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课,讲述这一课的关键点是故事不求多,但求对学这一课有用,计划是两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皇五帝吗?

学生答案可能会很多,我这里暂用《史记》里的版本,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师:这时期的传说非常丰富有趣,今天我们只从五帝之首黄帝的传说开始学习,明确黄帝与秦朝开始的皇帝的不同。这里的的黄帝是五帝之首,而秦始皇称称皇帝是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认为自己一统天下,功高三皇五帝。

相关远古传说,可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传说,学生说完就提问:“传说是历史事实吗?”

师:传说是夸张地记述

      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传说不等于历事实,但它又保留着许多真实历信息,使得后人复原原始社会某些历史场景成为可能。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三课就是根据传说和考古遗址复原的历史场景。

    一、炎黄联盟

      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黄河流域活动着炎帝,黄帝部落。

    2、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结成炎黄联盟。

      3、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打败蚩,黄帝声望大增,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这两战是华夏族形成基础,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交融,形成华夏族。所以,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共同初祖,我们才以“炎黄子孙”自称。

    这一知识点可以用传说辅导讲述,提高此课的趣味性。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黄帝姬轩辕在神农跟九黎两部落之东南,当时黄帝是这三个部落之间最为强大的部落,于是争霸战开始了,姬轩辕怕两面受敌,所以他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突袭神农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战中击败了神农部落。姬轩辕乘胜挥军,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会战在涿鹿郊野,这是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中国神话学者将这场黄帝战蚩尤的大战神化,双方都动用了神仙法力,风伯、雨师都来参战。最后黄帝击败九黎部落,杀死蚩尤。这一著名战役使姬轩辕名震当时的世界,各部落酋长们称呼拥护他为“天子”,尊称他为“黄帝”。黄帝者,黄色的土地。

材料研读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中可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华夏族是由众多部落交流融合而成。

  师: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你知道为什么吗?

    传说中的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交换物品等等,奠定了衣食基地,还尝百草,帮人治病,因而被称为“神农氏”,后人尊为人文初祖。

    而黄帝名轩辕(轩辕氏)相传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为住行奠定基础。连他身边的人都个个了得,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妻子嫘祖会缫,擅长纺织。

    他们为人类衣食住行奠定基础,因而尊为“人文初祖”。

师:很明显这些都不是他们发明的,为什么全归功于他们俩人?

  因为他们受人尊重和爱戴,赞美。

师:古代部落联盟是怎么决定下一任联盟首领的?

    禅让制。

  追问:什么是禅让制?

学生回答后可根据以下材料深刻认识禅让制:

“尧舜禹的禅让制”的含义:禅让制度,“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王位”。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公元前2337年—公元前2110年)产生领导人的制度。
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这是一种“非血统继承制”产生领导人的制度。尧舜禹“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
主要形式: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 内禅”,不导致朝代更替。
历史起源: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同姓家族中产生。该制度于公元前2338年被废除。“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禅让”制度,即帝王让位给不同姓的且非血统的人,例如:伊祁姓的尧让位给姚姓的舜,舜让位给姒姓的禹。
禅让制之后的制度被称为:王位世袭制,主要是为“家天下”。
传说中的禅让: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之子启就终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

      从刚才老师的讲述中你知道为什么舜与禹有资格当联盟首领吗?

      生:有才华,贤能,品德高尚之人等等……

    师:好,我们来听听舜的传说,大家总结一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相传舜的爸爸是个瞎子,一天到晚弹瑟,弹瑟之余就打舜。后来舜的后妈加入了打舜战队,两人用手、竹子、木棍,各种花样的打。特别是后妈有了儿子象后,舜的生活,只剩下没日没夜的被殴打。
舜后来离家出走了,来到了历山,搭了一座草棚,驯服了一头大象,开荒耕种。不知道为什么,庄稼玩命地长。不一会儿,舜就成了历山附近的小名人,人们纷纷围绕着舜的庄稼地种庄稼。
舜一看,自己的地也快被人占完了。那就撤呗。舜默不作声地去了十多里地外的雷泽。舜总是不安常理出牌。这次他不做农夫了,改成了渔夫,天天打渔。鱼像是有人统一指挥一样,玩命地往舜的网里钻。人们又纷纷围绕着舜的渔场打鱼。
舜又一看,水面都被人分割完了,自己都没地方下网了。舜又默不作声地一个人去了黄河边。
人们总猜不到舜的行业规划。这次舜开创了制陶业,他做出来的陶器,美观大方,质量稳定。你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人们很快又纷纷围绕在舜的周围了。由于陶的市场需求过于旺盛,舜这次没有离开,而是陪着众人把制陶业做大做强。
舜一人悄不声的开发了农业,渔业,陶艺业。
此时的舜,已经是人们交口称赞的好青年了。此时的尧,已经做了七十年的天子了,到处在寻找接班人。大臣们都说,有个叫舜的青年,任劳任怨,喜欢发明创造,已经是远近闻名了。
尧看人哪能这么简单,他得亲自考察一番舜。尧的考察方式特别另类,他一口气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看他如何处理家庭矛盾。治天下如烹小鲜嘛!
舜欢天喜地地迎娶两个老婆后,把家安在了爸爸的附近,以便照顾瞎子爸爸。
舜的爸爸铁定是做反派的人设,他跟舜的后妈以及舜的弟弟象,想出了各种毒招,企图杀了舜,然后霸占舜的妻子以及家产。
有一次,舜的爸爸让舜上屋顶修茅草。等舜在屋顶工作,他爸爸就抽掉了梯子,然后点燃了房子,等着烈火烧死舜。幸好,舜旁边有个大竹笠,他把它当成降落伞,从屋顶飞了下来。
有一次,舜的爸爸叫舜挖井。等舜在井底工作的时候,他爸爸割断了绳子,然后叫象使劲地往井里填土。幸好,舜有越狱的能力,他从井侧挖了一口斜井,绝境逃生。
舜的爸爸看各种毒计,都被舜破了,于是烧了一桌好菜,邀请舜赴宴。当然,他打算把舜灌醉,然后咔嚓。
舜的妻子之一娥皇,毕竟是天子的女儿,她给了舜一颗皇家药丸,永保千杯不醉。
舜一碗一碗地喝酒,把爸爸,后妈,象全部喝倒在地,然后大步流星地回到了家。
尧听了女儿的汇报,还没有立刻让出位置。他让舜在基层又锻炼了很多年,一共考察了二十年,才把位置让给舜。
舜做了天子后,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除了经常被洪水祸害。不过,舜用禹制服了水患。
舜的身后,说法就大相径庭了。有的说他去视察诸侯,死在了苍梧之野;有的说他去征服少数民族,死在苍梧之野;有的说他并不是禅让给禹,而是禹逼宫,毕竟他杀了禹的爸爸,他在投奔弟弟象的路途中去世。他两个妻子在湘江边哭了一场,泪水纷飞,溅到竹子上,从此后,这里的竹子有了星星斑点,名字也改成了湘妃竹。
很难辨认真假,尧舜禹目前都是传说,考古学家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过他们。

    生:舜是个任劳任怨,懂得孝顺父母,还有喜欢发明创造,做事认真负责,聪明,有才能等等。

    师:总之,传说中的舜是个有才华,有能力,品德高尚的贤能。他将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谁?

      生:禹

      师:你们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然后请举手的同学讲治水故事。请学生讲述。教师总结大禹治水的精神与启示

1.坚持不懈、顽强拼搏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大禹将人生的十三年都用于治水,可见他遇到困难绝不后退,而是迎难而上、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品质。

2.以民为本、民族至上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的父亲鲧治水九年,但最终结果不利,被发配并因此死去。但是大禹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记恨在心,而是以民族大义、国家大义为重,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3.一心为公、忘记私欲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故事。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亲眼看一看,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这种一心为公的精神值得现代的我们学习。

4.吸取教训、积极创新

大禹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研究出治水的规律和方法,创造发明了测量工具,提出了疏川导滞的疏浚排洪治水的总体策略。改"堵"为“疏”就体现了大禹积极地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积极创新地开辟新方法的精神。

5.尊重自然、尊重实践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可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一意孤行,而是应该充分尊重自然规律,顺天而行,并且将理论付诸实践,就能够获得成功。

6.勤俭节约、苦中作乐

大禹在治水的十三年期间,只居住在一个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他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由此可以看出在困难的环境下,我们都应该保持苦中作乐的秉性,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发扬光大。

总结:大禹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因此才会成为我们的榜样,大禹治水的精神才会生生不息地在中华大地上流传。我们要学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公义战胜私欲的精神,也要学习大禹“改堵为疏”的创新精

远古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