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之数卦象寓意,大衍的各种解释

博客 传统 2023-04-10 01:24:05 5 1

大衍之数,

详情


大衍之数卦象寓意,大衍的各种解释

大衍的各种解释

西汉·京房:五十者, 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 其一不用者,天一不用,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
后汉·马融:《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 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节气节。北辰位居不动,其余四十九运而用也。
后汉·荀爽:卦各有六爻, 六八四十八, 加乾坤二用, 凡有五十。( 乾 )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
汉·刘歆:是故元始有象, 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
东汉·郑玄: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
三国·姚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其六有象,六画之数,故减之四十九也。
三国·王弼: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之以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宗也。
南宋·朱熹: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则又止用四十九,盖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
清·姚配中:大,大数也;天地之数五十五,减其小数五,以象五行,用其大数五十以演卦。故曰‘ 大演之数五十’,五十者,参天两地,减五亦参天两地,减一,象太枢也。 《洪范》‘一五行’,五行俱生于一,合之则五,故减五以象五行。 五者,五行之生数,中央数也;五行成数,皆以五合生数,则成数之中,俱各有五。
唐·崔憬:“八卦之数相加为五十,艮为少阳,其数三;坎为中阳,其数五;震为长阳,其数七;乾为老阳,其数九; 兑为少阴,其数二;离为中阴,其数十;巽为长阴,其数八;坤为老阴,其数六。”
宋·程颐:大衍之数五十,数始于一,备于五。小衍之而成十,大衍之则五十。五十,数之成也。 成则不动,故损一以为用。‘天地之类五十有五, 成变化而鬼神’也。
近人杭辛斋认为 :“大衍之数,是一阴一阳各得一半,为二十五。二十五为一、三、五、七、九的数, 两个一、三、五、七、九相对,一阴一阳各得二十四,而中间之一,乃阴阳各半分,相加只有四十九。”
金景芳认为:按以上诸说,或牵附《图》《书》;(朱熹.姚配中),或杂以《老庄》(王弼),或凭臆穿凿,(京房、马融、荀爽),皆毫无根椐;较为杰出者,乃在姚信董遇二人,然谓六画为象。六画,亦无当于易理也。盖全《易》不言五行,亦犹洪范不言八卦。
高亨认为:“大衍之数五十”之后脱“有五”二字,故成为五十。
王赣认为:“大衍数”是《易经》对七爻及七爻以上卦的统称。(详见王赣著《古易新编》和《大衍新解》两书)
五行 认为: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行发展的,而又有“须弥纳芥子,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这种思想。所以要表达大道至简,简单的刚好让人能够理解。又因为事物是对立的。所以阴阳各二十五,但是世界没有绝对的静止,没有绝对的平衡。所以只能是阴阳共四十九!

大衍之数是什么意思?

  徐醒民:“读易简说”  【 大衍之数 】  秦始皇焚书时,周易因李斯视为卜筮之书而幸免。其实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岂但为卜筮而已。然而孔子在系辞上传里也说过:「以卜筮者尚其占。」学易自须玩占,玩占则不能不了解卜筮。卜是灼龟为兆,取象五行之变,以决疑事,此法久已失传。筮是指蓍草而言,即是揲着求卦之意。诸儒所传的筮法不尽相同,但有系辞传所说的大衍之数可资考据。  系辞上传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这段传文显然在阐释大衍之数的道理,但筮法也就藉此传其梗概。筮有规则,称为筮仪,幷须设置蓍室,预备各种用具,以及焚香致敬、命蓍等。这些仪轨此处不必详叙,仅择诸儒的注解,将主要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将藏在竹椟或木椟中的五十茎蓍草取出,以两手执之,熏于香炉,命蓍,然后随取一茎放回椟中,留下四十九茎,也叫四十九策,用来揲蓍。此即「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信手将四十九策分为二分,不需计数。分开后,就放在左右两边,以象两仪。此即「分而为二以象两。」  三、两仪在左边的象天,在右边的象地,即在左边的策数中分出一策象人,挂在右手的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此即「挂一以象三。」  四、取左边的蓍草,执于左手,以右手四四揲之。就是以四策为一计数单位,揲之就是数之,一数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冬。数到最后,视所余的策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即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间。此即「归奇于扐以象闰。」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左边。  五、次取右边之策执于右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这也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数到最后,视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而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二第三指之间。此即「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右边。揲蓍到此,是为第一变。检视扐在左手三四指间的左余之策,以及扐在左手二三指间的右余之策,如左余一策,则右余必三策,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五策,就是九策。即将这五策或九策另置一处,第一变即告完成。  六、再将左右两边已经数过的蓍草合起来,检视其数,或是四十四策,或是四十策,再度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如第一变这仪。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挂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四策,就是八策。即将这四策或八策另置一处,是为第二变。  七、又将左右过揲之蓍合起来,检视其数,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如第二变那样分二、挂一、揲四、归扐。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与第二变同,则将所余之策与挂一之策合之,另置一处,是为第三变。  八、三变而成一爻,计算三变所得挂扐与过揲之策,便知所得何爻。如三变合计得挂扐十三策,以减四十九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的策数是三十六策,以四除之,因为揲蓍时是以四四数之,此处故以四除,则三十六得九,是为老阳,其画为「」,名之为重。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五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四策,四除,得六,是为老阴,其画为「」,名之为交。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一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八策,除以四,得七,是为少阳,其画为「」,名之为单。如三变合得挂扐十七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三十二策,以四除之,得八,是为少阴,其画为「」,名之为拆。  如是三变而成初爻,即将初爻画在画卦的版上。以下不再命蓍,即用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再经三变而成二爻。以后每三变都是如此。一卦六爻,十八变而成一卦。画卦时,由下往上画。前九变而成三爻,出现一个三画卦于内,即是初二三爻,称为内卦。后九变又出现一个三画卦于外,即是四五上爻,称为外卦。得内卦是小成,得外卦是大成。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大衍之数,有体有用。体是五十茎蓍草去一不用,此一即是太极。韩康伯引王弼之说:「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用是以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以象两仪三才四时闰月等,由此而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老阳每爻三十六策,老阴每爻二十四策,老阴老阳各一百九十二爻,总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以当万物之数。大衍的衍字,郑康成当演字讲,就是推演其数之义。演数必须五十茎蓍草,故取五十以为大衍之数。观变玩占,了解五十之数体用兼备的意义,即可入道。自汉以来,历代诸儒对于五十之数的解说,各有其异见,学者应当善予采择,以为研究参考。

周易中,‘大衍之数五十’怎么理解?

《周易》系辞中的“大衍之数五十”,是易学研究里争论较多的地方,很多易学大家对此都有论述,但都未能使人完全信服,这就使“大衍之数”成了千古之谜。 我认为“大衍之数”是从河图洛书中来的,人们之所以不能认识“大衍之数”,是因为人们都不能真正认识河图洛书。河图是阳的示意图,洛书是阴的示意图(详细论述见我的《太极图与河图洛书解析》)。天地是最大的阴阳,所以河图和洛书又可以代表天和地。也就是说,河图洛书包含了天地万物的所有信息,茫茫宇宙中的一切皆在其中,故圣人取河洛之数用于占筮。 所谓阴阳之中还有阴阳。河图和洛书是由黑点和圆圈组成,黑点代表阴,圆圈代表阳,这是构成河图洛书的最基本元素。河图洛书合在一起,正好是五十个黑点和五十个圆圈,也就是五十个阴、五十个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有道才可为用,所以必须把基本的阴阳元素合在一起,而成为与道相合之数。五十个阴、五十个阳合在一起,组成五十个阴阳数,这就是“大衍之数五十”。 为什么“大衍之数五十”,而“其用四十有九”? 所谓天地本不全,一切显象之物皆不能圆满,一切圆满之物皆不能显象。道因圆满而无象可见,五十之数因与道合亦不显象,而占筮正是为了以数显象,故五十挂一而用四十九,取其不圆之义。

大衍之数